「性別不就是男生女生,請問性別有什麼好學的?」-蔡佳賢心理師
每次我出外演講,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問題
「性別不就是男生女生,請問性別有什麼好學的?」
其實在我自己接觸性別研究前,
我確實也不覺得性別有什麼「需要」學的。
但是從碩班起開始接觸性別
一直到現在去高師大性別所博班修一些課
我真的發現「性別真的有很多可以學的呢!」
以下分享一些有趣的性別與各領域的結合
-
*淺談宗教與性別
宗教可以談性別,像是你有沒有注意到神明有男神女神之分?
是否有些宗教禁忌與性別有關?例如女性月經來時不能進廟拜拜等
信眾與廟宇持有人的男女比,你有沒有觀察過呢?
從信眾祈求的主題與類型,到神明的儀態等
這些也都有著「性別化(gendered)」的影子
-
*談談性別與親密關係
無論是 #異性戀 #同性戀 #雙性戀 其他各種#多元性別 夥伴
其實都深受各種 #性別文化 以及 #性別刻板印象 所苦
像是大家不曉得有沒有聽過一個異性戀傳聞:
「男女走在一起時,男生要走在外側靠車處,女生要走在內側
這樣才顯得這位男生貼心。」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難道男生的安全就不重要?難道女生一定是被保護的一方?當車輛很快很危險時,為什麼不兩人一前一後走著XD 難道男生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展現貼心?
而當討論到#男男 或#女女 時,可別以為他們就不會受到性別文化影響
雖然,研究確實顯示同志在#家務分工 上比較平等,沒有誰一定要做什麼
但是舉例來說,男男伴侶關係中非常常見的爭執主題「競爭」
這主題便是建構在兩位男性在成長過程中習得陽剛文化下所發展出的狀態
-
聊聊性別與諮商
我自己身為一名心理師,以下是我在學習性別時,常問自己的問題:
1.身為心理師,如果我們尊重與支持多元性別,真的什麼都不用做,就在內心默默支持就好了嗎?
2.如果整個社會都還是充滿著歧視與恐同,各種性別案件仍然存在時,心理師仍然安穩的只坐在諮商室裏頭,不管外界發生任何的性別事件嗎?
3.心理師到底能不能表態立場?當心理師支持多元性別時,是否就是不中立?而中立又是什麼?到底什麼樣的平等才是真平等而非假平等?
4.心理師如何在諮商實務中,落實性別與正義,看見不同群體在社會中的處境,並從性別與社會文化的角度提供諮商服務呢?
-
-
其實還有太多太多性別的經驗可以分享
性別也出現在每個你我的日常
畢竟我們真的不是活在一個「性別真空」的世界呀~
只要你願意,其實生活中無處不性別
但我也知道,要打開「性別之眼」,有時需要一些契機與支持夥伴
因此,從我在碩班時,我便開始組了#性別讀書會
實習時間與執業後,也都帶了好幾團 #性別團體
在這些年的經驗下來,我真心覺得
不管原本性別的程度如何、不管現在處在什麼位子與身分
只要有心,都是可以打開性別之眼,以及將性別實踐在生活中
性別的實踐並非一定要什麼走上街頭抗爭或跟別人大吵架
其實往往一個起心動念,就連沉默也可以是性別倡議唷!
-
-
以下附上之前參加過【 Gender想當助人者?-助人者性別增能線上團體 】的成員之逐字真實回饋(皆已徵求成員積極同意後才公開),在此也須提醒,每一屆因為組成成員不同,會帶出的討論火花也不同,這也是團體好玩的地方呢^^
*1.特權:從特權去反思,可以讓自己了解那他人的迫害是什麼;2.同性的擔心:很深刻的是牽手這件事,原來是如此的擔心;3.佳賢的行動力:佳賢一直在行動著,而且用很溫柔的角度述說,不會很逼迫他人,也不會站在一個「你怎麼沒行動」的角度(因為我身邊有人是這樣...好像沒行動就錯了),產生另一種對立模式,所以我真的很喜歡佳賢在形容跟回應我們問題時的角度跟涵容。
*很有趣的一個是,我更能同理我男友了,因為看見他身上的特權(異性戀、男性、穩定工作、有一個女性伴侶、穩定關係),以前都會覺得他很沒同理心,但在上課時我突然能懂他了,所以跟他討論,也不會有生氣的情緒,反而能好好討論,最近聽到他口中說出「我支持多元成家」,那刻真的好感動
*1.伴侶關係,重新檢視自己過往的關係,讓我更有力量、有意識看待事情,不讓一切理所當然。2.佳賢邀請我們回家與身邊的人詢問,讓我第一次親耳聽到男性特權的發言,也慢慢理解社會形塑的樣態。3.佳賢除了從不同議題幫我們了解性別外,透過你的豐富經驗分享,讓我知道自己能從哪方面思考、倡議行動,很有架構、系統
*參加團體後,真的開始體會生活中無處不性別這句話,雖然在伴侶關係中我一直抱持著不要讓自己委屈的想法與對方相處、溝通、協調許多事情,讓我覺得在關係中平等很多,但沒想到性別藏在細節裡,不過也很感謝這是我唯一能深刻與自身經驗連結的主題,也讓我發現自己離性別很近。另外由於團體的作業,讓我能與家人談性別,也聽見男性特權的聲音,雖然過去洗碗,我不想洗便留著給我媽洗,導致她要洗我跟弟弟的(似乎消極躲避性別對我的影響),但現在有了性別之眼,我想要積極消除這影響,希望大家不要把這一切當理所當然。
*從這團體,我不僅知道有哪些議題可以試著切入性別,也知道倡議行動可以從很小的圖片、一句話,策略式或是融入式的方式進行,而不是需要很多性別資訊或是參與大型活動才能進行,讓我對倡議不再害怕,也願意發揮自己影響力,甚至知道進行倡議對某族群來說的重要性。
*1.性別倡議的作法其實可以很簡單,例如問別人一個問題、在隨身物品上貼性別小物貼紙,原來只是一個微小的行動也能算是倡議。2.帶領著講到「大陸妹」應該被正名為「福山萵苣」,這也讓我在生活中看到「大陸妹」會想起這件事,雖然會開始覺得怪怪的但好像也很難怎樣。3.講到擁有較多特權的人,往往會很難意識到社會上不公平的事情與議題,因為對他們根本沒有影響,或許我們在某些方面就是如此,不過若能意識到與嘗試做出些小改變,或許就有些許改變。
*1.「原生家庭」:同志的出櫃策略,我覺得這部分的討論相當具體,也帶給我在與同志朋友相處或成為助人工作者的路上有更多啟發,在聆聽同志朋友或來談者的故事時,應該要多考量各自原生家庭的影響。2.社會對於不同性別討論「性」的觀感不同:我覺得這一點是我近幾年來感受最深的議題,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鼓勵身邊的女生更了解自己的身體、討論性)3.特權:以前比較會覺得自己身為女性是比較弱勢的一方,但經過團體的討論後,開始思考自己還有哪些身分或認同是在這個社會享有特權,當自己有所意識時,好像更能貼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經驗
*透過八週的主題,從很多小小的事情看見了性別,才發現性別無所不在~以前比較抱持著「算了、這只是小事、大家都這樣」的想法,現在開始會想「為什麼會這樣、我可以做些什麼」,產生了積極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