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分享

現在位置:首頁心靈分享自我照顧/滋養

目前生活裡,你有幾個照顧角色?覺察你的照顧疲勞-文:陳怡婷諮商心理師

在去年末,我上了一門正念自我慈悲課程
這跟我原先預期的收穫很不同(再次驗證很多時候的想像真的只是想像)
八堂課結束後我也養成一個新的習慣
每當心有所觸動,尤其是難受情緒湧現,就將手放在心口上,
這樣動作,有很多層涵義,
一份祝福、一個慈心安慰、暖心支持、或者只是說著我陪你
透過手心的溫度還有輕壓在胸口的力道
很實在的傳遞出此刻最需要的同在
通常,身體會有明顯鬆開感覺
身體放鬆了,心也跟著開了。
我想多分享其中一堂課談到的「照顧者的疲勞(burn-out)
指的是照顧過程經常忘了自己本身也是需要照顧
大多時候會認為只要對方好,照顧重擔就會跟著減少
事實上這是對的,
只是當我們太想照顧好眼前需要幫忙的人
就很容易忽略我們身心傳來各種訊息,
長久下來,需要休息沒有休息,需要情緒出口沒有抒發
再健康的身心都會因為負重過多而受不了。
照顧者疲勞,也會出現在共感對方痛苦,不自知的情況下發生
長期累積的疲倦感再加上接受了對方所承受的痛苦
更促發身心疲乏
對自己還有照顧關係產生或大或小的後果
減少照顧耗竭很重要的開始是,
學習辨識「照顧疲勞」徵兆的能力
以我自己為例,我會問自己,今天的「你」感覺如何?
從頭到腳每個部位一一點名問候,
帶著善意輕聲語氣給出關心,
習慣的問候自己,就像關心一位好朋友般,
當它不太一樣時候,你也會有所發現。
還有一個是,提供照顧,同時也照顧自己
我得說,這不是簡單的事情,如果沒有覺察更是難上加難
可以在生活中開始練習,
無論正在做什麼事情,都將一部分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帶著友善、友愛、接納態度來親近自己
最後是平常心的練習,明白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掌控
留意我們對自己說的話語來予以平常心
同理他人、共感共情不是問題
過度不自知才容易使人匱乏
我們每個人大多在生活中扮演各種照顧角色
你曾經數過你目前有幾個照顧角色嗎?
對象可以是人、寵物(動物)、物品、事件等等不均
一個接著一個數,還要再伸出第二隻手數時
這真的很不容易的事情對吧
裡頭有照顧自己的部分嗎?
大部分時候我們確實很容易遺忘了自己
不過沒關係,任何時候都很好
把照顧自己加進去計算的行列裡
祝福在你照顧的大家庭裡,一切都好。
#照顧自己很重要
#照顧者慢性疲勞
#善待自己永遠是最好的投資
#高雄心理諮商
#壓力調適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 #心理諮商 #照顧疲勞 #burn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