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心理健康:"男兒有淚(累)不輕彈(談)"談談男生是怎麼被養大成男人-文:蔡佳賢 諮商心理師/性別講師
這些年來,我經常受邀至全台各地做演講與活動,
從學校端(大專院校、國高中等)、特殊場域(軍警院校、軍隊、消防局等)到各公私企業、民間單位等都有
在眾多諮商與性別的主題中,「男性議題」是我耕耘非常多年的重點!
與其說耕耘,不如說是我用「男性」這個身分,
在過去的生命中,一路「存活」到現在的血淚史
剛好有幸過往在男校及警校的求學過程,體驗到很多「男人」的經驗
而從碩士班開始至今,我也長期都到各軍警院校、軍隊演講,
每當走進這麼陽剛的場域,我總是會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男人?」
透過與聽眾的互動,一來一往的討論、反思與拆解
我也慢慢發現,其實在當代性別平權的世代
只要父權體制、有毒的男子氣概、強迫異性戀機制、恐同等還是持續著
那麼受苦的真的就不單單只是女性
而是活在這個體制與社會氛圍下的每個人(所以也就包含男性!)
-
「男兒有淚不輕彈」
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也可能很多人以為這是什麼古老思想
那我得在這邊和大家分享,這個不是古老思想喔!
這是還活生生在當代還是持續上演的劇碼
至少,我的成長經驗,從男校到警校
從軍隊到現實生活中的男性
我認識太多太多的男人、朋友、學生,都還是這樣呢
2024年的現在,很多男性都會說,我知道男生可以哭啊
但有趣的是,即便知道,但真的在遇到脆弱或難過時,還是會緊緊壓抑著
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距離往往是最遠的。
雖然,身為心理師的我深深知道
哭,不是面對情緒的正解,每個人本來就可以有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
但,我更在意的是,究竟,男性是真的不想用哭來表達,還是其實是不敢,甚至不能哭了,畢竟在這一生被養大的過程,男性始終沒有被鼓勵可以好好接觸情緒。
-
「男兒有累不輕談」
除了流淚之外,我自己在實務現場,我發現:
每一個願意來到諮商面前的男性,通常都壓抑了好久好久了
我好努力地想要去貼近每一個來到面前的男性
我也希望對他們來說,
男生在社會上面對的累,真的有一個空間可以談談
但到底為何男性在回到家庭、伴侶關係或生活中
會選擇不想談呢?為何「顯示脆弱」會被男人視為洪水猛獸呢?
-
「有毒的男子氣概」常常是這問題的核心之一
當這個社會只能允許一種的陽剛樣貌展現時
就經常帶來很多的限制與困境。
男性情感教育的經典著作《該隱的封印》也曾言:
「由於缺乏情感教育,男孩們在青春期遇到壓力或是遇到殘酷的同儕文化時,他所能習得與採取的反應(他也知道這是社會普遍認同的方式)就是所謂『男人』的方式,包括憤怒、激動以及情緒的抽離。」
-
我始終相信
如果這個社會,要達到真正的性別友善與包容。
那麼,不管是哪一方的聲音,都需要被深深聽見。
而我在性別領域學習的這些年,我也清楚知道,
要做性別倡議,要探討心理健康,
最有效率也最應該做的,是把所有性別納進來
希望這篇文,可以是拋磚引玉
讓更多人開始注意到各種性別的人們,在社會上的處境。
我也希望透過這些社會倡議,
讓人有機會可以活得更自由與踏實,
也透過這些小小的努力,可以為社會帶來一些些的改變。
-
特別推薦想認識男性的性別書單:
畢恆達 (2004). 空間就是性別。心靈工坊。
茱迪.皮考特 (2008). 事發的十九分鐘。臺灣商務印書館。
Kindlon, D., & Thompson, M. (2008).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酷文化(吳書榆譯)。商周。
孫梓評 (2018). 男身(二十年修訂珍藏版)。麥田。
C. J. Pascoe (2020). 你這個娘炮:校園與同儕如何建構青少年的男子氣概?拆解陽剛氣質、性、身體的社會學新思考。野人。
楊隸亞(2022). 男子漢。時報。
Thomas Page McBee (2019). 男人在世:跨性別者歷經暴力、寬恕與成為男人的真實故事。奇光出版。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蔡佳賢心理師 #性別心理師 #心理健康 #性別 #助人 #心理 #諮商 #輔導 #心理衛生 #倡議 #心理師 #蔡佳賢#男性 #男人 #男孩 #男生 #man #male #boy #軍隊 #警校 #軍警 #軍人 #警察 #線上演講 #演講 #男兒有淚不輕彈
從學校端(大專院校、國高中等)、特殊場域(軍警院校、軍隊、消防局等)到各公私企業、民間單位等都有
在眾多諮商與性別的主題中,「男性議題」是我耕耘非常多年的重點!
與其說耕耘,不如說是我用「男性」這個身分,
在過去的生命中,一路「存活」到現在的血淚史
剛好有幸過往在男校及警校的求學過程,體驗到很多「男人」的經驗
而從碩士班開始至今,我也長期都到各軍警院校、軍隊演講,
每當走進這麼陽剛的場域,我總是會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男人?」
透過與聽眾的互動,一來一往的討論、反思與拆解
我也慢慢發現,其實在當代性別平權的世代
只要父權體制、有毒的男子氣概、強迫異性戀機制、恐同等還是持續著
那麼受苦的真的就不單單只是女性
而是活在這個體制與社會氛圍下的每個人(所以也就包含男性!)
-
「男兒有淚不輕彈」
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也可能很多人以為這是什麼古老思想
那我得在這邊和大家分享,這個不是古老思想喔!
這是還活生生在當代還是持續上演的劇碼
至少,我的成長經驗,從男校到警校
從軍隊到現實生活中的男性
我認識太多太多的男人、朋友、學生,都還是這樣呢
2024年的現在,很多男性都會說,我知道男生可以哭啊
但有趣的是,即便知道,但真的在遇到脆弱或難過時,還是會緊緊壓抑著
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距離往往是最遠的。
雖然,身為心理師的我深深知道
哭,不是面對情緒的正解,每個人本來就可以有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
但,我更在意的是,究竟,男性是真的不想用哭來表達,還是其實是不敢,甚至不能哭了,畢竟在這一生被養大的過程,男性始終沒有被鼓勵可以好好接觸情緒。
-
「男兒有累不輕談」
除了流淚之外,我自己在實務現場,我發現:
每一個願意來到諮商面前的男性,通常都壓抑了好久好久了
我好努力地想要去貼近每一個來到面前的男性
我也希望對他們來說,
男生在社會上面對的累,真的有一個空間可以談談
但到底為何男性在回到家庭、伴侶關係或生活中
會選擇不想談呢?為何「顯示脆弱」會被男人視為洪水猛獸呢?
-
「有毒的男子氣概」常常是這問題的核心之一
當這個社會只能允許一種的陽剛樣貌展現時
就經常帶來很多的限制與困境。
男性情感教育的經典著作《該隱的封印》也曾言:
「由於缺乏情感教育,男孩們在青春期遇到壓力或是遇到殘酷的同儕文化時,他所能習得與採取的反應(他也知道這是社會普遍認同的方式)就是所謂『男人』的方式,包括憤怒、激動以及情緒的抽離。」
-
我始終相信
如果這個社會,要達到真正的性別友善與包容。
那麼,不管是哪一方的聲音,都需要被深深聽見。
而我在性別領域學習的這些年,我也清楚知道,
要做性別倡議,要探討心理健康,
最有效率也最應該做的,是把所有性別納進來
希望這篇文,可以是拋磚引玉
讓更多人開始注意到各種性別的人們,在社會上的處境。
我也希望透過這些社會倡議,
讓人有機會可以活得更自由與踏實,
也透過這些小小的努力,可以為社會帶來一些些的改變。
-
#遇見 #遇見心理諮商所 #蔡佳賢心理師 #性別心理師 #心理健康 #性別 #助人 #心理 #諮商 #輔導 #心理衛生 #倡議 #心理師 #蔡佳賢#男性 #男人 #男孩 #男生 #man #male #boy #軍隊 #警校 #軍警 #軍人 #警察 #線上演講 #演講 #男兒有淚不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