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師可能會讓你意外的points(下) - 楊昕瑜心理師
接續上一次的內容,我們繼續往下談。
6. 心理師好神祕什麼都要保密,有時想詢問諮商的細節或內容,卻說保密無法告知,到底保密的範疇有多寬?哪些問題可以問?
受心理師法的規範與諮商前的同意簽訂,在沒有危及生命安全或牽涉法律議題的狀況下, 諮商的細節都是被保密的。孩子、家人、伴侶、朋友來談後,內心有很多疑問與焦慮,想知道如何陪伴或與其相處,這些都是很能理解的,如何形成和究竟發生甚麼事的細節也許錯綜複雜或仍待釐清,建議可以諮詢心理師,作為家人或照顧陪伴者能做些甚麼,可以和來談者討論哪些內容,也許也能緩解內心的焦慮和壓力喔。
7. 心理師通常都不建議同時跟兩位心理師進行諮商。但是,想同時吸收不同的意見與觀點、多多找不同的專家討論不行嗎?
有機會體驗過諮商的人,大概能了解不同的心理師,探索或討論議題的方式差異很大,同時進行可能會時常很困惑混亂,而且進行諮商其實也是件蠻耗能的事情,需要在諮商以外的時間自行消化與嘗試行動,找到自己覺得合適有幫助的心理師,完整進行完治療計畫與結案後,再換心理師,確實會比較合適喔。
8. 心理師很難幫你跟個案傳話與溝通。但是可能可以在取得共識後,進行親子、伴侶、師生、或親師的諮詢與對話,讓彼此的關係更近、更了解對方一些。
我們都有經驗,我說的他不聽、他只聽朋友、鄰居、電視裡的人,大抵就是比較懂他、了解他、或比較能信任的那些人說的。 諮商也是一個陌生的關係,信任感無法瞬間建立,或有時還沒釐清到底困境在哪,如果有機會創造一個對話的空間,釐清彼此的焦慮和困難,也許會發現沒機會聽見的話,解開一直以來卡住的點喔。
9. 台灣沒有心理醫師,只有身心科醫師或諮商/臨床心理師。但是為什麼美國影劇裡會用「心理醫師或Dr.xx」來稱呼進行心理治療或諮商的那個人呢?
美國心理師執照申請,是需要取得臨床或諮商心理博士學位,再依不通州的規範,拿到取得博士學位後累積的臨床工作時數,再經過考試,才能取得的。台灣的心理師則是拿到碩士學位(全職實習一年、完成論文)後可以參加高考而取得的。
10. 心理師的職涯選項比較多元,有比較多機會嘗試不同的工作型態與進行職涯轉變。
除了每天固定在醫院、診所、學校、社福機構等單位專任工作外,也有許多心理師選擇在不同的場域游牧,擔任「行動心理師」。今天帶領講座和演講、明天接案諮商,每天都面對不同的族群與工作,豐富自己的工作地圖,也透過這個過程找到適合自己現階段的生活方式與時間規劃。是與其他的醫療工作比較不同之處。
看完這些內容,
希望有解答一些大家在面對心理師、
或進行諮商時出現的疑惑,
也更認識心理師這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