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分享

失落時,請允許自己好好悲傷 - 王瑩蓁心理師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不同的失落,失敗、失戀、分手、身體疾病、喪親、喪偶、年老……,這是身而為人不可避免的經歷。當失落來臨時,人會有許多情緒浮現,特別是難過、悲傷的情緒。然而,華人社會較為含蓄,多數人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悲傷,甚至有人視悲傷為脆弱的表現,而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使得悲傷沒有出口,也因此悲傷一直跟著自己。在忙碌時,可以暫時不用想起悲傷,但夜深人靜時,或遇到某個似曾相識的場景時,過往的經歷又再浮現,提醒自己悲傷仍在,沒有離去。如果不會被起伏的情緒影響,倒也還好,然而就是因為沒被正視的情緒,會在不經意時跳出來提醒自己,很多人不知如何處理,也就被情緒影響而不知所措。

因此,我們需要瞭解失落與悲傷,才能知道如何與它們相處。

在心理學中,有好幾位學者提出與悲傷有關的看法,下面先介紹Kubler-Ross的悲傷五階段觀點。

否認階段:在失落發生的當下或初期,人無法接受這痛苦的事實,而採取迴避的態度,難以面對事實。通常人會有的反應是「這不是真的」、「你在開玩笑嗎?」

憤怒階段:當人發現失落的事實無法再否認,必須接受事實時,內心會感覺到痛苦,假如痛苦太強烈,令人難以承受時,人就會將這種挫折或無能為力的感覺丟到自己或別人身上。例如,有人會怪罪自己沒做好,有人會怪罪別人沒有幫忙,有的人則會怪罪老天爺不公平,這些都是對自己或他人生氣的表現。

討價還價階段:經歷憤怒的情緒後,發現失落的事實已成定局,無法改變,此時會希望可以做點什麼,希望能減緩結果發生,或減緩結果帶來的衝擊。例如,向神明許願並交換條件(如果可以…那我願意…),或是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類的想法(如果當初少抽點菸,那現在就不會這樣了)。

憂鬱/沮喪階段:當人瞭解到討價還價也沒有用時,會再度感受到痛苦,而且此時的痛苦再也找不到理由逃避,有的人會因此變得消極、脆弱,有的人可能會無法走出失落的陰霾而選擇結束生命。例如:他已經不在了,那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了。

接受階段:在這階段,人會漸漸冷靜,真正體會到何謂人生無常,人活著必然經歷失去、失落,雖然仍會因失去、失落而感到難過、悲傷,但已經能接受它的發生,逐漸與悲傷共存。例如:雖然發生這種事,但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

這個階段理論只是一個參考,讓我們知道可能會經歷什麼過程,然而,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特的,例如:有的人可能沒有經歷某一階段就到下一階段,也有人是先經歷到後面的階段(如:第四階段)再經歷前面的階段(如:第二階段),有的人不一定會經歷所有的階段;即便走過相同的歷程,但每個人的感受、體會與領悟也有個別差異。

失落哀傷的歷程是屬於個人的獨特生命經驗,沒有對錯、好壞,也不需比較,只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與經驗,允許自己好好悲傷,充分哀悼,去體會身為一個人必經的失落,讓這經驗成為自己的養分,如此,在未來它會滋養自己成為更完整的人。

當然,若失落發生後,因為衝擊太大難以負荷,或沒有適合的人可以訴說,甚至影響自己的生活或工作,那麼,適時找專業人員幫忙也很重要。無論是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都能透過其專業陪伴自己走過這段路。

人生這條路很長,失落有時,哀傷有時,請允許自己好好悲傷,這是一種善待自己與生命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