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案主的故事~焦慮的晴晴 - 陳爾璞心理師
緊張焦慮是人常有的情緒,適度的焦慮讓我們提高警覺心,遠離可能發生的危險,為將來的事提早做準備,也能使工作或課業表現更佳;過多的焦慮卻影響生活品質,使身心耗弱,能力無法完全發揮,工作、課業表現大打折扣,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服藥。
以下是筆者碰過的真實案例分享,其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部分,讓我們一起透過故事來學習覺察情緒與想法,及學會減輕焦慮吧。
故事
晴晴換了工作,因為個性害羞,在辦公室裡都很安靜,有位資深女同事總愛批評晴晴,大聲說著「動作太慢」、「拖太久了吧」這類話語,口氣彷彿她是主管。晴晴敢怒不敢言,每每隱忍下來,但時間越久,晴晴上班時變得越來越緊張,深怕一個不注意,事情沒做完、沒做好,又要被那位大姐嘲諷或白眼。
因為上班花太多力氣防備同事,下班後就像消氣的氣球,癱在沙發上,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看電視吃東西,因此體重直線上升;腸胃也開始出現問題,很常拉肚子…
心理師的回應
晴晴是很貼心、溫和的女孩子,工作態度認真,因為害羞、話少的個性,當資深女同事不斷越界(欺負)晴晴時,她不知道如何捍衛自己的權益,令人想為其打抱不平。
晴晴因應壓力的方式為「我如果把事情做的更好,就不會被嘲諷了」,以及看電視吃東西。因為兒時曾受過的創傷,她內在有個深層信念是「我不夠好」,害怕不被人肯定與喜歡(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筆者也是),所以很容易焦慮,擔心被同事挑剔,耗盡了所有的力氣要把事情做好,以逃避批評,卻導致腸胃出問題,真的很辛苦。
心理師如何幫助晴晴呢?
1.每日練習腹式呼吸:讓身體可以有放鬆下來的時間;若能練習到純熟,就可以在公司的空檔(如午休時段)進行呼吸,讓身心得到恢復。
2.常常告訴自己正向的話:試著帶著愛、關懷與同理心,對自己說「我已經非常努力了,我做的很好」、「即使做錯也沒關係,我會進步的」、「我喜歡自己」。
3.處理童年的創傷:小時候曾被忽略或不當對待,會讓我們覺得不受重視、不被關愛,打從心裡感到強烈的不安,擔驚受怕。這觀念深植在潛意識裡,影響我們成年後對世界的看法。當傷口被療癒,焦慮感自然就下降。
4.設立界限:當同事總是批評、挑毛病時,要能分辨這些話語並非完全的事實,絕不能把負面話語照單全收,內化到心中;學習把不屬於我們的責任,還給他人;適時反擊、冷處理對方或向主管投訴也很必要。
故事的最後,晴晴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真的很棒),時常做呼吸練習,學習對自己說正向的話,勇敢地投訴這位同事,同時處理兒時的創傷。現在的晴晴焦慮感下降很多,在陌生人面前也能看著對方的眼睛好好說話(以前不行),真的讓人非常感動。
我自己也是使用這四個方法,讓慌亂的心能夠安定下來,至今我也還在學習,持續對自己說正向的話(努力把自我批判的聲音趕走),這真的是一輩子的功課,雖不容易,學會了卻非常值得喔!誠摯地與各位朋友們分享。
*聲明: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故事主角並非真實姓名,也更改其身份細節,但內容中的陳述盡量保持真實,症狀與內在信念都是當事人說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