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親子教養—用「鼓勵肯定」取代「批評否定」 - 連廷誥心理師
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
「我覺得你很聰明,你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發現你不夠努力,做得不夠好。」
做父母的認為這是對孩子的稱讚,
但孩子聽到的卻是父母對他的失望與否定,
孩子最在乎的就是父母對他的肯定與重視,
父母親如果想要傳遞的訊息是對於孩子的肯定,
與其稱讚他很聰明,不如直接肯定他所做出的努力,
以及同理他這麼努力所做出之後,依舊沒有得到他所預期表現的失落情緒,
看見孩子的努力不夠,或是他的成績表現達不到你的期待時,建議父母親可以作下列幾件事情:
反思自己的擔憂情緒
當孩子成績不夠好,或是努力不夠時,做父母的會焦慮、擔心嗎?感到害怕的地方是什麼?
你害怕孩子失去人生的學習黃金期?害怕孩子未來的成就低落?
還是害怕自己是個不稱職(糟糕)的父母?
為了能夠擁有更清明的自己,父母可以先練習看見自己的內在情緒,去消化自己的情緒,
不然這些自己內在的害怕,可能會透過你的言語,變成傷害孩子的利劍,
如此,孩子不但無法更努力,他只是會對自己更沒信心。
2. 幫孩子找到繼續努力的方法及資源
常常聽到人家說,成功者為成功找方法,失敗者為失敗找理由,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示範給孩子看,當要成功時,我們需要尋求哪些資源的協助,
因為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懂得為成功找方法,所以一開始父母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只要他熟悉了如何為成功找方法,他下次遇到困難,就會想:「我要找到哪些方法才能往成功之道邁進。」
3. 同理孩子的情緒
當成績不如理想時,感到最難過、失望的,應該是當事人本人了(如果你的難過失落遠大於孩子,或許要去思考,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在關心孩子的認知與行為之前,也需要去關心孩子的情緒,
試著去同理及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失落、挫折及難過,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4. 用肯定鼓勵取代批評否定
在鼓勵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內在充滿著正能量,而在否定批評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鼓勵不等於稱讚,稱讚著眼於表現的結果,鼓勵看重的是他努力的過程,
比方說:孩子在學校參加考試,得到好成績,得到父母的讚許,甚至是禮物,
但是考不好,就被否定與批評,
這樣他會誤以為,父母只喜歡成績好的孩子,不喜歡成績差的他。
但是當父母願意將眼光從結果轉而看待他努力的過程,
孩子就會知道他下次可以更投入於做他可以做的事情,
也願意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
這個正向的自我認同,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讓他帶著正向積極的眼光去看待生命的美好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