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分享

培養出有安全感的孩子 - 陳爾璞心理師




      以前的教育觀念,往往偏重在兒童的IQ(智商)上,較少關心EQ(情商),所以孩子們拼命地讀書考試,卻很少被教導如何覺察、表達自己的情緒,激動時該如何安撫自己、讓自己平靜下來,以及擁有好人緣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其實,能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是一種強大的能力,對孩子未來的職涯、交友、婚姻大有好處,這些能力值得從小好好培育。

       與照顧者之間的依附關係,可在十多年後進一步影響談戀愛時的親密關係,決定了與伴侶的相處模式,可謂影響深遠。同時,當母嬰間有安全穩固的連結,孩子就能有安全感,勇於探索外在的世界,可以促進認知和大腦發展。

       我們稱最高品質的母嬰互動為「安全依附」,這名詞首先是從瑪麗.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實驗中提出的。「安全依附」是什麼呢? 就是當寶寶發出需求時,照顧者可以及時給予適切的回應,譬如寶寶因肚子餓而哭泣,媽媽立刻將寶寶抱起來安撫並餵奶,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寶寶建立起對照顧者的信任,內心有安全感。同時,這種雙向的親密感使母嬰的大腦都分泌「催產素」,此激素「催產素」能讓心情愉快、釋放壓力,對母嬰都有很大的好處。

       有安全依附的寶寶有一個特徵,意思是即使在陌生情境中,只要媽媽在身邊就能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媽媽離開時雖然會難過哭泣,但若媽媽回來後給予安撫,就能很快恢復情緒穩定,繼續玩耍。且寶寶可以對母親表達對她離開的抗議和生氣,不會過度壓抑自我。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具備自信心,能信任他人,在人際關係中有安全感,交友與婚姻都會比較順利。

       此外,不安全依附的寶寶會發展出另外兩種模式,抗拒型和逃避型。同樣是與媽媽一起身處在陌生情境中,抗拒型寶寶在媽媽離開時,會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但媽媽回來之後,寶寶雖然想要擁抱,卻會對媽媽拳打腳踢,甚至咬人。逃避型寶寶在媽媽離開時,會四處張望,尋找媽媽,但是等媽媽回來後,寶寶卻對媽媽的擁抱沒什麼反應,甚至還會逃避。這兩種類型寶寶在未來人際關係上,都會比較缺乏安全感,譬如當伴侶不在時奪命連環打電話,或假裝自己很獨立、對很多事不在乎。

       讀完上述,相信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兒女,是有安全感的孩子,那該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的關係呢? 以下幾點原則可與父母分享:

1. 敏銳地回應孩子,即時且適當地滿足其需求。
2. 常對孩子表達正向的話語和情感,語氣柔和。
3. 越年幼的孩子,要更常撫觸擁抱。
4. 對孩子的活動密切注意,多多肯定、讚美和支持孩子。
5. 給予足夠的刺激,引導孩子做事、體驗和學習。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照顧者全心全意的付出,真的非常不容易,但這樣的辛苦是值得的,當父母每一次用耐心愛心回應孩子,都為兒女的人生打下美好的根基,未來的人際與婚姻都會更美滿,讓我們一起用安全依附,為孩子打造高EQ體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