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拒學的青少年 - 陳爾璞心理師
君君上國一後,課業壓力變得比較大,
第一次月考成績不如預期,
此後君君開始有頭痛、肚子痛等狀況,
有時一早就拉肚子,所以請假在家,
有時上課到一半君君胸悶、想吐,
打電話給媽媽,請媽媽帶她回家。
漸漸地,君君請假的次數越來越多,缺的課越來越多,
每次回到班上就感覺同學有異樣的眼光,
君君心中很緊張不安,無法專心上課,成績一落千丈。
有一天,不管媽媽好說歹說,如何威脅利誘,
君君都不願意再去上學,令媽媽非常煩惱。
導師打電話來關心,也邀請君君回來班上,
君君鼓起好大的勇氣,在母親的陪伴下,到了學校,
站在教室門口,腳卻怎麼樣都踏不進去,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媽媽只好安慰君君、又帶她回去了。
之後,君君每天都待在家,常常睡到中午,
提不起勁做任何事,以玩手機、看電視或漫畫度過一天。
君君的情形就是所謂的「拒學」,在日本稱為「繭居族」。
有些人誤以為拒學生是因為偷懶、依賴、裝病,所以才不去學校,
但其實拒學生心中是知道該去學校,
很想去學校卻去不了,所以才很痛苦,絕不是偷懶不負責任。
而有些拒學生合併有明顯的情緒問題,
譬如焦慮症、憂鬱症,需要醫療和心理諮商的介入。
究竟為什麼原本正常的孩子,會變成足不出戶的繭居人呢?
其實拒學的原因是很複雜和多重的,
主要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面臨一個發展上的關鍵,
要從被媽媽保護的自我小世界,進入到一個家庭外的大世界,
學習適應社會和與家庭外的人互動,
必須要長出自我生存的能力,以及建立自信心。
拒學孩子無法成功地發展出這些能力 (因遭遇課業和人際上的挫折),
對自己喪失自信,就退化到嬰兒的狀態。
這樣的話,身為家長的我們,
該如何幫助繭居的青少年停止退化、開始成長呢?
有幾點建議:
1.停止自責,孩子拒學不是父母的錯,問題的關鍵仍在孩子本人身上,但家人的態度確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2.從保護者的立場撤退,讓孩子自己來做,即使孩子失敗了,父母也要壓抑住想伸手援助的衝動。
3.先安定好自己的情緒,父母要找回自信和安心感,用正向的態度,信任孩子終究會生出鬥志,長出力量來克服難關。
4.為孩子打造良好的溝通環境,用耐心來聆聽,不要打斷他。
5.對孩子說正向的話,肯定他的話,譬如「你擁有許多優點,你絕對有能力」,「即使受傷也沒關係,你有克服困難的力量」,「你是有能力的,試著走出去看看吧」。
因為家庭成員彼此之間會互相影響,
為了帶給孩子正向的影響力,
如果家庭中有溝通不良的部分,
譬如夫妻不睦、兩代間處不來、或是父母患有憂鬱症…等情形,
建議找尋心理師進行家族會談,
幫助家庭改善負面的互動模式 (如:嘲諷、破口大罵、冷戰、疏離…),
培養正向的溝通和互動。
若拒學孩子願意前來,非常建議進行心理諮商,
透過被心理師同理和接納的過程,
幫助他重建與人交流的自信,培養安全感,
和增強自我意識,激發自身的力量,
就能夠更多與外界接觸。
相信透過父母堅定不放棄的愛、家庭的力量,以及外部資源的增援,
青少年一定能恢復活力的,
請您繼續向前邁進,不要放棄希望,讓我們一起努力~~~
上述文章內容部分取自﹝搶救繭居族﹞(心靈工坊)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