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困擾問題宣示主權-陳怡婷心理師
文:陳怡婷 諮商心理師 / 圖:Pexels

日本動漫「致不滅的你」講述名為「不死」存在的故事以及他與其他人的相遇與別離。
其中有一篇章-古古篇
講述古古是個生於貧困家庭的少年,
自小和哥哥相依爲命,
直到哥哥把錢全部帶走並離他而去,
接連又遇到為了保護喜歡的人而被木頭壓到面部重創,
受到各種的歧視,被人稱為怪物而戴上面具。
一直遭逢不順遂的古古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已經對自己遭遇,覺得無所謂了。」
雖然古古心很痛,為自己遭遇處境感到悲憤不已,
但是當時只剩自己的古古選擇不向命運低頭,
即使挨餓也要到處找能夠換取溫飽的工作機會、與拋下他的哥哥斷絕關係。
我想,對古古來說,當下只能往前走,
即使想像中的未來與現在差不了多少,
但還是要過生活,活下去。
看著這樣的古古,
年紀尚小的他,心裡有好多觸動,
鋼鐵般的求生意志力,是從哪裡來的,
一連串的遭遇,卻仍告訴自己無所謂了?
無論是否無所謂了,就是不想被不順遂打敗。
使我想起,最近陪伴將近一年的孩子。
孩子說:
「不知為何,我不在乎他們怎麼想我、看我。」
「說真的我不在意了。」
有將近半年左右時間,
這孩子還經常因父母親負向對待及同儕之間冷言冷語,
心情大受影響,
甚至出現胸悶,頭痛等身體化症狀,
但在近一個月晤談已不復見以往情緒低落,沒有活力,
反倒主動談起生活近況,即使發生不怎好事情。
有次我們聊,
看見自己不太一樣了嗎?
轉變如何來到目前生活?
孩子說不上來何時改變又如何不在意,但很清晰表達著,
我開始用一種第三者眼光觀看,在我周遭發生的事情,
從過往陷入問題泥沼動彈不得,
至今拉開與困擾問題之間的距離
「我覺得,我想要,我不要..」,
一切都變得非常清晰。
對於日後要如何受困擾影響,
也開始有了自主決定權。
孩子說:「我覺得快樂多了。」
「因為我可以選擇受他們影響多少,然後就繼續過我想要的生活。」
「如果要說當初低潮時,最想感謝的是什麼,應該就是身旁師長們相信與陪伴」。
「因為陪伴,我好像才能慢慢走到現在。」
問題還是存在,但內在自己已然不同。
帶著覺知的自己,也有機會成為事件當中的因應者。
對應我自身,最近的工作處境也有同感,
不順遂事情接連發生,使我不斷對自己有負向的評價念頭。
與督導的對話後,我鬆開很評價自己的狀態
在後來自我沉澱與安靜時刻,帶來更多接納自己的心情,
如此,再次回到困擾我的問題面前
就如同上述孩子轉變後面對問題的姿態。
我減少情緒波動,多了許多自主決定要如何因應眼前的困難
古古的故事、晤談的孩子還是我自己的經驗,
面對眼前困難,當中的情緒調節會影響後續故事走向
還有我看見,
改變是從與問題關係中,拉開些距離後,
站上主導位置開始發生變化的
不容易,但也是內在力量再次展現的開始
我也總是相信,無論是誰,都擁有這份力量
一份可以信任陪伴與對話帶來的滋養也是很重要的
喚起被我們遺落,但很熟悉的自己。
文章發表時間:2022.04.23

日本動漫「致不滅的你」講述名為「不死」存在的故事以及他與其他人的相遇與別離。
其中有一篇章-古古篇
講述古古是個生於貧困家庭的少年,
自小和哥哥相依爲命,
直到哥哥把錢全部帶走並離他而去,
接連又遇到為了保護喜歡的人而被木頭壓到面部重創,
受到各種的歧視,被人稱為怪物而戴上面具。
一直遭逢不順遂的古古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已經對自己遭遇,覺得無所謂了。」
雖然古古心很痛,為自己遭遇處境感到悲憤不已,
但是當時只剩自己的古古選擇不向命運低頭,
即使挨餓也要到處找能夠換取溫飽的工作機會、與拋下他的哥哥斷絕關係。
我想,對古古來說,當下只能往前走,
即使想像中的未來與現在差不了多少,
但還是要過生活,活下去。
看著這樣的古古,
年紀尚小的他,心裡有好多觸動,
鋼鐵般的求生意志力,是從哪裡來的,
一連串的遭遇,卻仍告訴自己無所謂了?
無論是否無所謂了,就是不想被不順遂打敗。
使我想起,最近陪伴將近一年的孩子。
孩子說:
「不知為何,我不在乎他們怎麼想我、看我。」
「說真的我不在意了。」
有將近半年左右時間,
這孩子還經常因父母親負向對待及同儕之間冷言冷語,
心情大受影響,
甚至出現胸悶,頭痛等身體化症狀,
但在近一個月晤談已不復見以往情緒低落,沒有活力,
反倒主動談起生活近況,即使發生不怎好事情。
有次我們聊,
看見自己不太一樣了嗎?
轉變如何來到目前生活?
孩子說不上來何時改變又如何不在意,但很清晰表達著,
我開始用一種第三者眼光觀看,在我周遭發生的事情,
從過往陷入問題泥沼動彈不得,
至今拉開與困擾問題之間的距離
「我覺得,我想要,我不要..」,
一切都變得非常清晰。
對於日後要如何受困擾影響,
也開始有了自主決定權。
孩子說:「我覺得快樂多了。」
「因為我可以選擇受他們影響多少,然後就繼續過我想要的生活。」
「如果要說當初低潮時,最想感謝的是什麼,應該就是身旁師長們相信與陪伴」。
「因為陪伴,我好像才能慢慢走到現在。」
問題還是存在,但內在自己已然不同。
帶著覺知的自己,也有機會成為事件當中的因應者。
對應我自身,最近的工作處境也有同感,
不順遂事情接連發生,使我不斷對自己有負向的評價念頭。
與督導的對話後,我鬆開很評價自己的狀態
在後來自我沉澱與安靜時刻,帶來更多接納自己的心情,
如此,再次回到困擾我的問題面前
就如同上述孩子轉變後面對問題的姿態。
我減少情緒波動,多了許多自主決定要如何因應眼前的困難
古古的故事、晤談的孩子還是我自己的經驗,
面對眼前困難,當中的情緒調節會影響後續故事走向
還有我看見,
改變是從與問題關係中,拉開些距離後,
站上主導位置開始發生變化的
不容易,但也是內在力量再次展現的開始
我也總是相信,無論是誰,都擁有這份力量
一份可以信任陪伴與對話帶來的滋養也是很重要的
喚起被我們遺落,但很熟悉的自己。
文章發表時間:2022.04.23